逍遥:我的语言观

  被《千万别学英语》吸引就是冲着它的第二母语的宣言的口号,先不说他的实现方案是否非常合理,光是这个观念就足以把传统教学法比下去。对于如我这般断断续续学了二十年的英语来说,这一句就算说到心坎里了。

  传统教学法,确实只教会了大多数人考试,除了最终出去的少数,有多少人的英语可以学以致用,当然翻着字典看看专业文章什么的没太大问题,只要有点耐心,毕竟文章大致讲什么是知道的。而在专业中用不到英语的人恐怕曾经付出的一切就只能付诸东流了。

  按照《千万别学英语》的意图是有借鉴每个人自然学习语言的过程,当然只是借鉴也只能是借鉴。因为毕竟人已经长大了,思维复杂,不可能象一无所知的时候那样学习语言。说起小孩子学语言这事,不知诸位在平时可有观察。见论坛上有人认为自然习得不需要什么毅力和努力的言论,只能说你早忘了自己是怎样掌握一门的语言的过程了。当然我也忘了,不过我很幸运的看到我的小侄子是怎样从一个字不会说到”口若悬河”的过程的,而且至今印象深刻。在学会说第一句完整的话之前的阶段不说,自从会说第一个完整的句子后,小孩子对说话似乎就有无尽的兴趣,这很显然是本能,但若以时间计,这个时间积累是极其惊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下午,不知道什么原因,小侄子从哪里听到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句式,就在那里一边玩他的积木一边自言自语,而且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非常明白的知道构成这个句式的关键词,除了那几个关键词之外,他把他会说的话都往那个句式里套,当然就会出来一些很可笑的句子。按成人的观点看有些句子有语法问题,而有些虽然语法正确但确实完全没有实在意义的句子。这些先不说它,当时我就很感动,如果我们学英语也有这样的兴致和习惯怎么可能学不好。但或许我们都犯了一个错,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由于我们所学到的英语根本不能表达我们这个年龄喜欢表达的和想表达的,而我们学会的那些又过于幼稚,自己根本做不到象小孩子那样不厌其烦的反复练习。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大一段,就是想说所谓自然习得同样是要下大力气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恢复小时候那种兴致,这个过程会快乐得多。而《千万别学英语》法的精要就在于最后你一定得有这种乐此不疲的兴致,不然什么第二母语就只能是镜花水月。再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掌握了一门语言,仔细想想自己的汉语怎么学出来的。小学初中的记忆应该还有吧,比如说对老外学汉语来说最难的成语关,我们自己是怎么过的。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那简直是无句不带成语,这种东西虽然幼稚,但从学语言的角度说,我们每个人怕都有这么一个阶段。如果你没有,那恐怕你的成语掌握得恐怕不怎么样,我现在写东西是很少用成语的,我把它当味精,用多了要败胃口。但如果没有从前的疯狂使用,又怎么把成语用得地道。

  另外一点是《千万别学英语》中所言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思维。到底行不行,这个在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事实上在国外呆着的大多数留学生,基本上就是英语思维了,不然怎么生存。所以从事实上看,是可以的。只是在没有那样的环境的时候,是否可能?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你是冲着第二母语来的,自然也就意味着你的努力方向就是用英语思考英语。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戒除的就是翻译,从第一阶段起就得开始。那么让我们先从理论上看看到底怎样算用英文思维。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怎样用中文思维的?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不懂的成语,你怎么解决,那自然是用中文来解决,而决不会用另一门语言来帮你理解。而第三阶段大量查读英文字典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如果你的第三阶段没有树立起英语思维那你的第三阶段就根本不算完。这样匆匆进行第四阶段的话,只能是求鱼方悔木难缘。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第四阶段看电影的时候,是用是否能翻译成汉语来衡量自己是否看懂了,那你就是从原则上和《千万别学英语》所倡导的背道而驰。试问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会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是否看懂了吗?或者反过来在我们的汉语思维中,你会要把一部电影的台词翻译成英语来作为懂不懂的判断么?

  那么怎么来判断自己是真的在用英语思维了呢,当然了我的英语很糟,不能直接说明,但语言的本质是一样的,这种问题换成汉语来想就很简单。你去看了一部电影,别人问你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想来每个人都遇到过。以成年人来学英语,除了特别玄妙的片子,从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影片所想要的表述的一切,都不会超过我们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你是否真的用英语把它看懂了,就取决于你能否用英语来给别人复述,按道理经过第三阶段应该会说简单句了,这个要求不算高。还得注意一点不是先想好汉语的句子在翻译出去。

  总之一句话,如果在第三阶段没有形成英语思维,那就不该越过这个阶段,如果非要越或许你的英语还是可以学得很好,但第二母语什么的恐怕就没影子了。就我个人看来,在第四阶段看不懂的地方,就象我们突然遇到一个汉字中的难字、难词一样,我们如果想搞懂它自然就是去翻字典,这实在是件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在遇到英语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好难好难。其实按不求甚解法,只要不是很关键不懂就不懂呗,有什么要紧。

  我觉得第四阶段就是欣赏了,该是回收前三阶段的利润的时候了。当然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活生生的东西,把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生活化,其实就像某些人书看多了,说的话大家觉得固然是中国话,但听着过于文诌诌的很不舒服。所以俚语化和俗语化是第四阶段的任务,所以作者才推荐看肥皂剧而不是什么动作片嘛。如同我们的我爱我家这样的肥皂剧那可真的叫一个字贫啊。要想再没有太多直接对话的机会下学一口地道点口语,就只有看肥皂剧了。

  最后一个阶段,可以叫潮流化和高雅化。毕竟语言不是用来光贫嘴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们可以表达出的一切,无论情感还是哲思。过了读报这一关,前面就是海阔天空了。你在汉语中喜欢看什么书,现在就可以去找来多多的看了。总之你已经算扫盲完成。想想我们国家的扫盲标准,也就如此。

  以上纯理论探讨,如果有什么得罪还望包涵。

  作者:逍-遥 2003/09/14 03:25

评论

  1. apple+pie
    15 年前
    2009-8-18 12:54:35

    “如果在第三阶段没有形成英语思维,那就不该越过这个阶段,”um,这个比较难做到吧。其实英语思维的形成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想要一个英语基础比较差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英语思维,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