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开始用《千万别学英语》方法熟习英语的朋友们,你们都要为自己可能遇见的寂寞感做好心理准备。
为什么这样说呢?
由于《千万别学英语》不同于其他很多方法,使得它更强调熟习者的自学和自控能力。而且,对于很多比较保守的人而言,这个方法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在整个熟习过程中,常常会遇见周围对自己的孤立和因长期孤独奋战而自我产生孤独感。这种寂寞甚至有时是非常人能忍受的,而这也正是导致不少人最后功亏一篑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个方法到底会让人承受多大的孤独呢?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准确回答,只能说因人而异吧。但是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大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的。
为什么《千万别学英语》会让这么多熟习者出现寂寞的情况呢?
在全中国,知道这个方法的人比起知道其他方法(如逆向、疯狂英语等)的人比重还是相当小的,也就说明它的知名度不高。
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1. 这得从这书本身说起了。这本书是韩国人写的,并非国人所作。所以,作者没有在中国进行过宣传,而出版商也并没有做什么宣传,所以这方法在中国基本上从来没有官方宣传过什么。
2. 在网上和民间,知道这个方法的人比较起来也是很少的。虽然有过不少朋友发帖和口头宣传过(也包括我小程)。可是,单个的力量还是非常微小的。再加上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全新的方法,所以,宣传的难度也很大。
这两个因素加起来就促成了《千》方法在中国的知名现状。
《千万别学英语》方法对熟习者的要求
《千》宣传的是完全免费的熟习方法,也就不需要大家去上什么垃圾补习班,只需要自己自学就可以了。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又让不少人不能接受并且只需要大家自学的方法能不让人寂寞吗?
到底是怎样的孤独?
到底是怎样的寂寞呢?我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方式就是举个实例,那就说说自己的“寂寞”之旅吧。
小程,我,在图书馆偶然邂逅《千万别学英语》,看了两遍后就决定马上开始。我当时也找过,看在学校是否还有使用相同方法的朋友,但是在看过这本书的借取记录后我就知道不会有其他人的。之后的路程中,除了在网上遇见了一些朋友以外,现实生活中没有遇见一位,我的熟习过程是很孤独的。
由于这方法很适合自学,所以,当时我也没强求什么共同熟习的朋友,虽然我向每一个我认识的朋友推荐过这个方法,可是基本上大家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一部分人思想太过顽固,只能接受传统教育方法,所以对于这个新鲜方法不能接受;一部分人是投机取巧类,看见这个方法这么考验人,也就“知难而退”了;一部分是捡现成类,他们的观点非常让我不齿:“你先学,等成功了再说。”这个和“你先去努力,发财了再来拉我一把”有什么区别?一点吃苦精神都没有。
我非常难过,竟没有说服一个人来和我一起熟习,可能大家都比我聪明吧。不过,我自己也很喜欢自学,所以,我就自己选了磁带,开始了自己的英语熟习之路。
我当时在学校不太好找安静的地方。寝室里VCD、电脑、PS2、电视什么都不差,再加上不间断的人嘈杂声音,所以,我只能在外面找找;花园吧,可那里到处是窃窃私语,我也不想妨碍别人的raging hormones;自习室吧,相信前几年那首“大学自习曲”已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那里不适合自学。
我最后在一个教室找到了根据地,因为这里灯坏了一些,再加上是顶楼一个角落,所以,人不是很多,也很安静。
我在这里每天晚上听几个小时的磁带,和周围环境还是有点格格不入的,别人都在埋头写字。而我就像是个木头一样,坐在那听着磁带,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也不知在搞什么。这期间我也会时常感到寂寞,毕竟周围没有人陪你。
后来,因为教室里人越来越多了,开始越来越闹,于是,我打算再找个地方。我突然发现学校食堂二楼已没有使用了,晚上是关着灯的,但是还有一些座椅摆在里面,于是我选择到那去。那里一直就没有人,晚上非常安静,也非常黑,当然,也非常空旷。我就选了正中央的位置,然后每天坐在那闭上眼睛听上几个小时。有时还是有点害怕的,可我是个无神论者,再加上一直闭着眼睛,所以,也没发生什么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后来的朗读、查词典什么的都得找没人、安静的地方,主要是怕打扰别人。
由于时常思考这个方法,对英语熟习也有了不少想法,可是找不到人倾诉、交流,所以有时也是很苦恼的。
而其中最让我难过和陷入深深孤独的事情是,因为我走的路线比较另类,导致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也都不支持我,还时常在我的前进道路上设置各种路障,让你停止不前,同时对你说:“你看,我说你不会成功吧。”这一点在很多熟习者身上都有遇见,尤其是家人的反对是最难过的,毕竟做一件事,连最亲的人都不支持的时候是非常无奈的。我现在就陷入其中无法改变,使得我非常难受、难过。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取得最后的成功,让事实说明一切。
通过上述我自身的经历,相信大家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了吧。
我也非常希望能改变“寂寞”这个现状,虽然在网上能找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可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和现实中的交流相提并论。或许我的博客将来会在这点上做一些努力。
小程,你真是个有很有毅力,有思想的人。 我也推广过千万法,很多人可能是得到的太容易吧。很不珍惜,而且还有些不相信呢。我会坚持走下去的。自己先学好了,才有说服力。
一逛就逛到这了,呵呵。小程,这里面的东西真有用,谢谢。我现在正在进行第一阶段,但是大一的课比较多,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听磁带好。第一阶段听时,一定要一口气听两小时吗?中间有歇息可以吗?
一阶段最好连续听,一次听完中间可以休息几分钟,之所以需要连续听,是要在短时间内让耳朵和大脑重复记忆(这里所谓的记忆不是让你有意识去背诵,你只需要听,其他交给神奇的大脑就好了)。
我打个比方你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如同烧水,你觉得,一壶水,我分成10次烧,每次烧1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或者我一次性烧10分钟,哪壶水会真正烧开?
谢谢哦!我会坚持的。呵呵
小程,你好,第一次拜读你的文章,很想一口气读完,可读不完了,从昨天到今天我什么也没干,就在网上看文章,关于英语学习的,看得我真累啊。不过,很有收获,这两天还得继续看啊,谢谢你,小小年纪就得帮助他人,好样的!
不用那么客气,欢迎你常来作客。
程哥,我暑假才开始一阶.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听的时候会很闷~总会来看看你这篇文章~顺便喂鱼~O(∩_∩)O哈哈~
边听边喂鱼会有影响吗- -! ??
其实一阶听英语也算是一种修行,如果你能达到完全专心做一件事(听英语),也可以算是一种冥想的方法,这样会更有效率,我也说不出那种感觉,不过过去我确实是有进入那样的状态。所以能不分神就别分神做其他的事,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
我傻傻的在网上逛。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这里,开始了我的不学习之路。我可是跟小学二年级的差不多
小市民会一直嘲笑挑战者;
才能是有极限的;但努力是没有极限的。
没流量,不上了。我喜欢孤独的感觉
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呵呵,看了你的blog,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由于是上班一族,时间经常难以控制,我现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却感到有点迷茫了,前两个situation都读了两个星期,小程能给点建议吗?
刚开始读都是这样的,当然还是因人而异,不过都是比较慢的。再说你现在时间也不多,所以就会更慢点的。
而且慢点也好,尽量把每个音都发好,如果一开始总是错误发音,形成习惯就不好改了,以后练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快了。不要着急。
看到这些也使我想到我自身,千万英语之路也使我很孤独,最好的朋友也也使我感觉很陌生了,都认为我很疯狂,在自习室别人看到我只是呆呆听着磁带,却都投来疑惑的目光。以前最好的朋友都都疏远了,还好的是后来我是进了大学遇到的朋友的思想还是开放的。只说这些,有时间多交流,在英语学习上更上一层。
嗯,确实有点无奈。中国人的思想看似开放很多,但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对于多元化的接受度还是不高,很多人所谓的接受新事物也只是随大众而已。也不是说这样有啥不好,而是说应该对其他自己不了解,甚至不接受的东西多一些理解、包容。
例如90后这个问题,很多其他年代的人总是说他们怎么怎么了,觉得90后这不好那不好,其实这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人,再深层次点就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人是错的。诚然,90后也存在些问题(谁没问题?),但是好多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坏的,或许现在看来很不好的东西将来就是好的呢?
什么时候,每个人对于其他人的文化、习惯、思想都存有最大的包容时,这个社会就真的成熟了,当然,这个也和我们伟大的中国教育分不开关系。
国外这点确实要好很多,尤其是一些大都市。
寂寞也是一种财富吧。。。。。。。。。。。。。。。。。。。。。。。。。。。。。。。
但也很痛苦,有时只能在酒精的陪伴下喃喃自语。。。。。。。。。。。。。。。。。。。
还是少喝酒吧,酒精这东西真算不上啥好东西,适量还可以。
寻找安静的,没人的地方,感觉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家里每天都有人,而且我家目前待拆迁所以搬去跟亲戚挤一挤,天呐。。。。连自己的空间都没有。。。唉。。
看来我是比较晚才知道《千》的,我还在第一阶段,因为底子差听音也只能是听音了,想翻译也不
翻译不了,只不过连续听了两个多星期了,我还是没找到听到上一句,想到下一句的感觉,不自觉倒是会走神犯困,精神挺难集中,我选用的磁带是初级的,不知道是自己底子实在是差得不行还是这个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前辈们哪个知道的请赐教我一下,先谢谢了。
这是必经的过程,慢慢克服。
寂寞。。。也是学习中无法摆脱的一种阻碍,估计要伴随着整个学习的过程。。。
原来以为,千万只是知名度低,一旦介绍,会被别人很快接受,也想过,也许会有很多有天赋的人会因此迅速超过我,达到成功的境界。
但(现在最不爱说 but ,not but)没想到,一个人愿意一起练的也没有。也许,也许,这个方法,真的注定只能吸引到特定的人群了,而坚持下来的也只能是这样的人群了(练两天就闪人的除外)
现在,也是在网上能找到,学习千万的人。。。寂寞心事无人知(呵呵,有点痴男怨女的感觉)。。。只要自己喜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