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和传统英语教育的“吸收语法”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惑,就是关于用“千万别学英语”和传统英语教育在吸收英语语法上有啥不同。小程今天抽空写篇文章专门就此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所谓语法,也就是所有使用此语言的人们约定俗成的默认使用规则。过去我们学英语语法,都是老师一个语法点一个语法点的教,我们呢?则一个个的死记硬背,聪明点的人则在背了之后多使用,慢慢就有了语感,然后就能融会贯通使用了。

  其实,不少人通过传统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学到最后的效果,和《千万别学英语》这种另类的学习方法最终的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传统学习的人不可能个个都一直是死记硬背,也有很多聪明的人会灵活运用来掌握或者也有一些真正的天才可以一举返三轻松达到灵活运用且英语思维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语感,其实语感就是对语法已经融会贯通的表现,就像钢琴家弹音乐的时候的乐感,你没看见哪个演奏家表演的时候是一直在思考下一个该弹的音,手该放什么地方吧?

  英语就是多用。一个工具,用得多了,肯定就熟悉了,这其实一点秘诀都没有,傻子都能明白。那么,传统学习方法最后达到的语法效果和《千万别学英语》是一样的吗?

  如小程刚才所述,理论上,不少人就算穿越平行宇宙同时用两种方法学,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有那种只会死记硬背而永远不去运用的人才会感到失望。

  接下来我再详细说说用传统学习方法和用《千万别学英语》吸收语法的不同点吧。

传统英语学习

  传统的教育是先交给你所有的理论规则,先让你记住每一个语法规则,因为是理论、抽象的让你死记硬背,所以很累、很枯燥。然后再让你适当的去运用,随着你运用的越来越多,这些死的规则就慢慢活了,它慢慢在你的大脑里活了起来,与其他的语法规则渐渐有了联系,当联系越来越多,你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到了后期也不用再看见每个句子的时候总去想语法是否正确,而是读一遍就能隐约觉察有啥不对劲的地方,这就是产生语感了。

 

“千万别学英语”

  《千万别学英语》讲求的是自然吸收,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规则让你去记,你只是不断的吸收、吸收、再吸收,有点类似和面,你不断的加淀粉、加水,不断搅和,你的手就相当于是大脑,让大脑去把这些面揉成面粉,然后再做成面条。当你输入的量达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从而产生语感。

  说白一些就是我们不断的往大脑塞东西,大脑再通过我们长期的练习过程自然而然的总结出各种语言规律,最终领悟各种语法点。再举个例子形象说明吧,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心得体会,例如some和any的使用,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清楚它们的使用,觉得都差不多,也时常说错,随着我接触的句子越来越多,语境越来越多,我突然有一天就领悟到,原来some是在肯定的语气里用,而any是在否定的语气里用的,这个虽然在过去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但是每次使用的时候我还是会用错,而且过去用的时候,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我还需要专门花点精力去判断这个时候该用什么词,而现在则只是随着自己读的语气来决定,使用什么词完全凭借感觉。

  这个和我们使用中文是一样的,相信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没有谁会去想什么语法,还有说每个句子的时候思考该用什么词(对了,那些天天勾心斗角的可怜虫除外)。我们说话都是瞬间就脱口而出,嘴快过大脑的。语法也是完全融汇在了这里面,不需要单独思考的。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传统英语学习”的方法是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千万别学英语”是一个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什么理论,都是实践慢慢总结出来的,所谓的“语法”,也是使用英语的人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再编策成书的。小程不是说第一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有啥大错误,它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只是英语学习真的不适合这样。

  比较而言,两种方法学英语都会达到同样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产生很好的语感,语法已经融会贯通,不需要在意了。这也是为什么问用《千万别学英语》掌握语法的人语法点时,他们会说不知道,只是凭感觉这样是正确、那样是错误的。大家再想想我们原来语文考试考语法,我们是怎么做题的?呵呵,想起来了吧?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优势在于让你在学的时候看得清楚自己的进度,类似攻城拔寨,你今天死记住了一个语法点,那么就是记住了,这样对于很多喜欢立马看见效果的人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千万别学英语》则是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效果,只是不断的吸收,一切都交给了大脑,让它对我们输入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最终达到质变,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过程和我们小时候开始学母语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影响,让我们太过“唯物”,什么都非得眼睁睁看着才是真的,而且也小瞧我们大脑的功能造成的,这个不多说了。

  好了,就写到这吧,罗罗嗦嗦写了些刚才脑子里出现的语法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评论

  1. 习英
    14年前
    2010-6-06 20:09:18

    太开心了,没想到楼主会回复我的问题,而且这么快!
    那在我们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因为时态不同而长相和读音都不同,而且只听音而不翻译所以听的时候会把他们当作不同的词来记,这样会加大学习的量和时间呀.
    请问楼主会出现这个问题吗?

    • 博主
      习英
      14年前
      2010-6-06 21:40:54

      回想你小时候,难道就没有一直把某个汉字认错的情形?其实这些都难免,但是到了四阶以后,你有文本对照,有视频辅助,这些都可以解决的。

  2. 习英
    14年前
    2010-6-06 14:36:15

    你好,感谢你的分享,但这里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像很多语法我们可以通地听和读总结出来,但是像名词复数,动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过去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语法可不是我们能靠自已总结出来的呀,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 习英
      14年前
      2010-6-06 15:44:55

      这些也可以是长期慢慢总结的啊,我们看电影、看文章都会遇见这些语法,久了就知道这些语法点了啊。

  3. 14年前
    2010-5-15 15:04:45

    自然吸收 哈哈 理论体系不错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