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陈凯歌的《妖猫传》上映,起先本以为只是一部商业片,就没在意。不过无意中在网上看的一篇影评让我这心一好奇,就看了一遍,没想到这电影蛮有意思的,处处充满佛法的禅机和智慧,等着有心人上钩。
秉着自己的落伍习惯,趁着《妖猫传》下架热度已过,就着自己肤浅的佛学理解,说说自己对于影片中各处隐藏着的“无上密”的愚见。
因、缘、果
世界上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只有必然的结果,而结果就决定了必然有一个原因和过程,这就是因、缘、果。
果又可能是一个新的因,缘则促成了新的果,就这样生生不息,折腾不止,那何时是个头?嘿嘿……
一切都逃不脱因果法则,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丹龙,也就是后来的惠果大师,他厌烦了痛苦,希望找到不再痛苦的秘密,最后获得了无上密。
空海因为希望获得无上密而历经九死一生来到大唐,经历了妖猫一事,最终参透无上密成为惠果大师的弟子。
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引起了妖猫的注意,希望利用他来揭开杨贵妃的往事,也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白居易也通过妖猫的故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长恨歌》,转换心态找到了自己的无上密这个结果。
无常
伎院里的玉莲不小心中蛊,白居易看到玉莲身体的腐烂之后害怕的接受不了,可惜地说了一句:“这么美的身体,怎么一烂跟花儿一样败了。”
我们总是向往永远不变的恒常,像是年轻、美貌,这是很多人执著的点,但是客观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了一个真理:这世界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追求恒常犹如缘木求鱼,了不可得。一旦陷入这个执著,就很难接受各种无常的刺激,例如玉莲突然美丽的身体败得跟花儿一样。
学佛修行里有一种“白骨观”,就是要不断的去面对这个无常的事实,然后诚然放下对恒常的执著,猜测对于医院、警察局、火葬场等等这些见惯了无常的人来说,假如他们处处留心,就相当于是在接触“白骨观”了吧。
执著、放下
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执著。
白龙对杨贵妃的死耿耿于怀,他不能接受杨贵妃的死,接受不了这个无常,这个执著心导致了他成为妖猫。直到最后,他在丹龙的点拨,以及空海说了那句:“她不是那个身体也已经很久了”,才接受了现实,放下了执著。
白居易执著于自己的《长恨歌》描述的真假,执著于杨贵妃故事的真假。最后白居易从妖猫的故事中参透了自己的无上密,其实无所谓真假,情是真的就行,甚至《长恨歌》是否是自己所做也无所谓了,他最后放下了。
空海虽然知道幻术是假,但是执著于“幻术是假”这点,也就是执著于空性。通过丹龙的点化和妖猫事件的启发,他最终也放下了对幻术的执著,回归中道,参透了无上密,成为了惠果大师的弟子。
净观
前面提到的白骨观是一种不净观,是通过看“不干净”的东西来帮助我们认识无常,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到真相。而影片中也出现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净观”。
当空海和白居易一同前往伎院时,白居易问空海:“你们倭国僧人上伎院,不犯戒啊?”空海笑着坦然答道:“你是上伎院,我是供奉伎乐天女。”
假如不了解佛法修持“净观”的人会以为空海只是在耍嘴皮子,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糊弄白居易。
虽然空海此时还没有参透无上密,但是毕竟出家那么多年,也是有一定功夫的。他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而是他的真情实意。
“净观”是什么?
假设有一座白雪皑皑的雪山,我们都知道雪是白色的,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真相”,那如果有人戴上了一种蓝色镜片的眼镜,他看到的雪山变成了蓝色,这时候,不可能真认为雪变成了蓝色,而应该是一直保持着“雪是白色,但是自己的错觉才看到了蓝色的雪”这样的观点吧?
这就是“清净的观点”。空海虽然还未证悟到无上密,但是却可以利用造作的“一切清静”的观点来修行,所谓的从果入手,也是密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法。这样无论生活中发生任何事情,好与坏,皆变成了修行的助伴。当然,有些事没一定定力以“净观”的借口去做就是作死。
慈悲心
空海从日本前往大唐有这么一段故事特别耐人寻味。
他的船入大海,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受到了考验。这就是描述的每个修行人的道路,必定有很多艰难险阻需要去克服和从中学习,从净观我们能知道,障碍不是真的障碍,其实都是在成就你,古人不是都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嘛。
看这段时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西去的玄奘法师和东渡的鉴真法师,尤其是鉴真大和尚,毕竟都是在这片海域里经受的考验。
在船上,空海怕得要死,但是却被身旁一位普通母亲的宁静给震撼到了,他问这位母亲:“你不害怕吗?”母亲很平静地回答:“孩子睡熟了,我就很安心了。”
常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为什么呢?虽不说百分之百,但是绝大部分的母爱都表现出一种共性——为了孩子而无私忘我,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当为了他人而忘我时,没有了我,既然没有了我,又何来恐惧呢?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为什么在印度佛像中还是“男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到了中国就变成了慈祥的“女儿身”?就是因为大家觉得,把所有众生皆当作自己亲生孩子看待,完全无私为他人奉献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更接近伟大的母亲。
空海被大海卷入大海中,怕得要死,过去背熟的咒语经忏在死亡的恐惧面前通通都忘光了。看到这段时我哭得稀里哗啦,惭愧于自己的懒惰,毫不珍惜现在的当下,真是惭愧啊、惭愧。
但就在这最最危急的时刻,什么都通通忘光的空海却记得那个母亲对他说的话,他很好奇是什么能让她那样的平静。
这里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慈悲心比起那些咒语经忏更加珍贵。因为要想获得无分别心、无我的无上密,除了修慈悲心来对治消除自己的“我执”这条道路以外毫无他法,所以才让有慧根的空海念念不忘。
无上密
整部影片一直围绕着这个话题,也给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每位观众自己去参。
丹龙(惠果大师)因为杨贵妃的死而痛苦,因为痛苦而想去寻找一个不再痛苦的秘密,他想要解脱。痛苦是解脱之因,这话就有点像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佛陀证悟之后第一次与比丘的开示就是要弟子们明白什么是痛苦,这个痛苦不止包括我们常见的那些不顺之事引发的痛苦,也包括了所有我们平常以为开心、快乐的事情,看似的快乐皆是短暂且会成为未来痛苦之因。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一个不再痛苦,解脱的秘密。
有神通可以看到妖猫作祟就能解脱吗?会驱邪就能解脱吗?会背诵咒语经忏就能解脱吗?
空海的师父圆寂前跟空海说:“自己修了一辈子得不到解脱”。要说能力,空海在大唐的表现证明他还是有一定功夫的,那他的师父应该更厉害,但临终之时却说自己仍得不到解脱,也就说明,空海当时的功夫跟解脱也还差一些。那么到底差在哪里呢?
空海在大唐“偶遇”了乔装成瓜农的幻术师丹龙,看了丹龙幻术的表演,大家都执著丹龙的幻术是真的,而空海则执著丹龙的幻术是假的,其实两者都错了。
丹龙是故意在那里卖瓜等待空海过来观看,且主动与空海认识,结下了一个缘,为什么?
求道之路,我们以为都是徒弟找师父,其实很多时候是师父在找徒弟,因为徒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适合修道,也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师父在哪里。
而师父则不同,得道的师父很清楚谁已经具足了修道的根基,也很清楚自己是否与他有缘分能成为师徒。所以好多时候看似徒弟找的师父,实则师父早已暗中埋下各种线索引领徒弟寻迹而来了。
丹龙在表演幻术之前心里就已经很清楚空海可堪为无上密法的法器(修法的器皿,一种比喻),或许就是空海之前拜访青龙寺被拒之山门之外时吧,亦或是更早的时候?丹龙知道空海还差那么一点火候,需要自己的点拨和妖猫这个事件来发酵成熟。于是就主动跟空海通过这次幻术表演结识,结下缘,留下一些线索、疑问引领着他。
空海看了幻术表演,因为还执著于空,于是很自信地问丹龙是不是其中只有一只瓜是真的,丹龙也非常配合,装作自己幻术被识破一般,表扬了空海不简单,也就很合情理的将瓜送给了空海进行下一步点拨。
等到空海与白居易走到半路,瓜却突然变成了一个鱼头。空海说到:“还是中术了。”
白居易本想拿去扔掉,而过了会儿发现鱼头又变成了西瓜。
这是丹龙对于空海的点拨,希望他开始慢慢领悟执著“幻术是虚假”这点也是不对的。
俩人的第二次相见,则是空海主动找去的。丹龙又第二次点拨他:“你以为瓜能凭空变出来吗?”
法不孤起,没有无因无缘、无中生有的事情。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因、缘、果,丹龙一方面是在告诉空海,妖猫之所以作祟肯定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在让空海明白因缘果的道理。
丹龙接着又说了一句:“幻术里也有真相。”
这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解开无上密的钥匙。
前面说到大家看幻术,吃瓜群众都认为这幻术是真的,而空海则是认为幻术是假,这两者皆错,那真相到底是什么?
幻术是真是假不是重点,重点是透过幻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六祖慧能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意思就是要想明白真相(证悟空性),只能从幻术(世间)中来参透,而离开了幻术来修,则进入了执著于空空如也的错路。
为什么丹龙见到空海的第一面不直接告诉他所有的真相,这不就省事了?
就是因为丹龙清楚,光靠说理论,空海是得不到无上密的。只能让他在妖猫事件的经历中自己去琢磨,这也是对所有修道者的启示,光是懂理论是没用的,还需要实践努力去实修。要通过幻术去悟得真理,所谓的借假修真。
求道第一个阶段认为一切都是真真的,山河大地是真的,这个最最珍贵的“我”也是真实存在的。
求道的第二个阶段。空海认为幻术中的瓜不是真的瓜,而丹龙给他的那个以为真实的瓜却又变成了鱼头,幻术是真,好像又是假,到底是真还是假,反而弄得有点迷糊了。
求道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能体悟到山河大地,“我”皆是因缘果不断和合生灭的时候。一块方布,扎在头上是头巾,披在肩上是披肩,围在腰上是裙子,这方布到底是什么呢?
当理论上不再执著现象是真还是假,且最重要的能证悟到缘起性空,达到没有二元对立分别心的时候,也就是见到本来真相,掌握无上密的时候。
放下了执著,没有了分别心,也就没有了因缘果,没有了无常与恒常之别,没有了轮回与涅槃之别,没有了快乐与痛苦之别,而这,就是不再痛苦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