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接触过数字,尤其是大额数字的人都跟我有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在几乎所有的场景中,大额数字(三位数以上)要每隔三位就用逗号来隔开,例如这样的数字:
59,000,000
一般人都猜测那是为了方便记数才用的。但是实际运用时却发现一点都不方便!
当你实际要读出来这数字的时候尴尬来了,该怎么读?是用“很方便”的方式读成“五十九千千”?中国有这样的读法吗?
看来不成,所以读的时候还是得老老实实地费劲地从右至左仔细数一数位数,然后再读出咱们习惯的“五千九百万”。
为啥会这样?原来是当初国家为了与国际接轨,于是对接了老外们习惯的所谓“三位分节法”,那为啥老外们都用这种方式记数呢?
只要懂英文的,看到这三个单词瞬间就明白了:thousand,million,bill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千、百万、千万。看明白没?老外们天生的习惯记数单位就是如此的,所以他们会很自然的将大数字利用逗号每隔三位分隔开,既不是两位,也不是四位。像之前的数字,看到的同时就可以脱口而出“fifty-nine million”(翻译成中文读就变成“五十九百万”),看,是不是特方便?
其实在国际交往上,使用洋大人们的习惯记数方式也没啥,毕竟接轨那么久,要改规则很麻烦。奇葩的是,这个一点都不方便的记数方式却扎根在无数中国人与中国人交往的场景中。
是个人都知道咱们中国人对于大额数字都是习惯用“万”做进阶单位的,对于洋大人们那一套记数方式,在国人之间交往时很不方便,大家都不习惯那样的方式(当然,除了那些天天与数字打交道,他们是已经被磨练出来了),如同两个英文半吊子的中国人偏不用中文交流,非得强行用英语交流,双方都不断绞尽脑汁缠绕在英语翻译成汉语,再用汉语思维,再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讲给对方的过程中,呵呵,画面太美不敢继续想了。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就可以解决了,中国人就用咱们习惯的方式,每隔四位一个逗号隔开就好了:5900,0000,瞧,多简单。
要说这锅真得国家来背,国内的很多场景,例如银行存款的显示,后台记数进阶方式压根不需要改变,只需要改一下前台的显示就好了,一点不费事,但是效率的提升却是无法估量的,想想每天十多亿人都在用这种不方便的记数方式累积浪费了多大的效率啊。或许因为这些问题只是有点点麻烦,又不严重,那就索性不管了,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还好,这事没啥强制性,所以我个人平时记数都是使用四位分节法,我方便,我的同胞也方便。
另外还有个特别奇怪的记数现象,尤其是在网络的书面语上越来越盛行。例如:
“嘿,你工资多少啊?”
“我现在一个月12k。”
我刚开始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描述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想了会儿才明白或许那个k是英文kilo吧。可问题是你又没在国外工作啊,工资拿的就是个软妹币,又不是胖子和美刀,何须拽什么洋文呢?
“1万2”这几个字打出来一样省力。再说,让念出声你会回答别人说:“我现在一个月12千?”
别人一定会纳闷你脑子有问题,然后让你好好说人话的。
好吧,既然吐槽到这儿了,不妨再乱吐槽几句,对不对我也没谱,嘿嘿。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不够强大,文化方面还处于“逆差”。咱们经历了近代各种洗礼,依然还有很多不自信的地方,这个数字记数习惯算是管中窥豹吧。
一些可能在国外很方便的习惯,在国内用着不方便时就别折腾自己和他人了。也希望中国能更加强大吧,不是强大到把别人怎么样,而是强大到自己能正眼看待自己就好了,中道即是王道。